找到相关内容1164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育王传(1-4卷)

    子海便出家学道。展转乞食至华氏城。不村落入爱乐狱中而作是言。外相可爱内如地狱。便欲出去耆梨不听。语比丘曰汝今于此当受死罪如何欲出。比丘闻已即便大哭。耆梨问言何为大哭如婴儿也。比丘答言我不畏死而作是...中说己辛苦挑眼得道因缘。门者闻之。自观阴入皆得出离生死之苦。王闻歌琴声而作是言。此琴之声似驹那罗声。其声之中作辛苦言。亦复更作自大之声。我闻此声刚强心灭如象失子。遣人往看。见驹那罗无眼黑瘦而不之。还...

    安法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088684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“异熟色”,是色蕴,即眼等五根,以及色、香、味、触。“心”,是识蕴,即眼等六。“心所法”,是受、想、思三蕴。“心不相应行”,是行蕴,即命根、众同分等。所以,异熟因及异熟果“俱通五蕴”(大正27.96...业果相续?他们说:“意界是常”(55中),“一心相续”(110上),“心是一”(大正32.278下)。在心差别的生灭中,有内在相续的心性;由此常一相续的心性,安立有情的生命缘起及业果相续。又主张二世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1)

    如果自己还是不明白,换句话说,这么多年的经都白听了。   佛光确实普照十方,不仅是眼能接触到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接触到,六根六尘六没有一样接触不到。如果我们讲西方世界,六尘说法,情与无情同宣妙法,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7.html
  • 佛教、道教在终南山

    线 ,两耳垂肩眉覆面。此僧年几哪得知,手种青松今十围。心将流水同清净,身与浮云无是非 。 商山老人已曾,愿一见之何由得。山中有僧人不知,城里看山空黛色。”经过历代营建, 山上寺院达数十座,由此构成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0590320.html
  • 一座不容忽视的丰碑——试论中国佛教徒的科技成就

    内典,亦精歧黄术,善治黄疸及浮肿,武宗召为太医,除授僧录司,在朝12年。饶州府德兴烧香禅院拳衡法师,在力弘佛法的同时,擅医术,百草,精药性,名振乡里,有求必应。至治三年(1323),英宗皇后患病,拳...

    何明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4590913.html
  • 异种基因转殖的伦理争议及佛法观点

    定义的“杀生”?此则另当别论,因为杀生必须是使动物的命根断除,而动物基因并不等同于动物生命,在有取(梵 sopadana-vij JA na )不执受的情况下,动物基因植入植物受体内而被人摄食,是不会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4590914.html
  • 想知道自己命运的,不要错过--明华居士

    自然消,病自然除,祸自然灭! 同样的道理,福积多了,也自然可享福,事事如心,好事也如影随形而来!经中说:「孽随心转」,人只要一明白了是因果相报,心意中的怨恨便会舒缓冰释,心中若更能进而转恶向善,则纵使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691030.html
  •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

    下层,成分复杂,且无知无,很受一般士人的鄙弃和排斥,因而佛教的社会地位日益低落。有鉴于此,利玛窦等要达到在中国传教之目的,就必须向官方儒学和士人阶层靠拢,而与佛教拉开距离。   天主教之远离佛教,还...

    马晓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49.html
  •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

    ”者言“有”,此为不月的人而举指。   然则举指者不是欲令他人看指,乃是欲因指而得月。这充分体现了佛说真俗二谛是教化众生的方便。换句话说,二谛是破执的良方,一旦众生的病除,良方也就失去它应用的价值...

    慧然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591589.html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》的几个章节中。   [42] 有关舍勒的“人格主义”与“伦常明察”思想的较为详细论述可以参阅笔者在《现象学及其效应》(北京,1994年)下篇第三章以及《自与反思》(北京,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